IGBT模块的封装技术难度高,高可靠性设计和封装工艺控制是其技术难点。IGBT模块具有使用时间长的特点,汽车级模块的使用时间可达15年。因此在封装过程中,模块对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非常高。高可靠性设计需要考虑材料匹配、高效散热、低寄生参数、高集成度。
封装工艺控制包括低空洞率焊接/烧结、高可靠互连、ESD防护、老化筛选等,生产中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往往需要长时间摸索才能熟练掌握,如铝线键合,表面看只需把电路用铝线连接起来,但键合点的选择、键合的力度、时间及键合机的参数设置、键合过程中应用的夹具设计、员工操作方式等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。
IGBT模块封装工艺流程
散热效率是模块封装的关键指标,会直接影响IGBT的最高工作结温,从而影响IGBT的功率密度。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、热机械应力等原因,模组中不同材料的结合点在功率循环中容易脱落,造成模块散热失效。
|
主流方案
|
先进方案
|
芯片间连接方式
|
铝线键合
|
铝带键合、铜线键合
|
模组散热结构
|
单面直接水冷
|
双面间接水冷、双面直接水冷
|
DBC板/基板材料
|
DBC:Al2O3
|
DBC:AIN、Si3N4
|
基板:Cu
|
基板:AISiC
|
芯片与DBC基板的连接方式
|
SnAg焊接
|
SnSb焊接、银烧结、铜烧结
|
提高模组散热性能的方法包括改进芯片间连接方式、改进散热结构、改进DBC板/基板材料、改进焊接/烧结工艺等。比如英飞凌的IGBT5应用了先进XT键合技术,采用铜线代替铝线键合、银烧结工艺、高可靠性系统焊接,散热效率得到大幅提升,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问题。
铝基碳化硅散热件
另外还有客户壁垒:认证周期长,先发企业优势明显
IGBT产品取得客户认可的时间较长。由于其稳定性、可靠性方面的高要求,客户的认证周期一般较长,态度偏向谨慎,在大批量采购前需要进行多轮测试。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下游客户认可。
|
消费类
|
工业级
|
汽车级
|
工况
|
|
不同行业有所不同
|
高温&低温、震动
|
工作结温
|
-20-70°
|
-25-150°C
|
-40-150°
|
湿度
|
低
|
根据工作环境确定
|
0-100%
|
失效率要求
|
3%
|
<1%
|
|
使用时间
|
1-3年
|
3-10年
|
10-15年
|
认证标准
|
JEDEC标准(器件)
|
JEDEC标准(器件)
|
AEC-Q101(器件)
|
|
IEC60747-15(模组)
|
IEC60747-15(模组)
|
AQG 324(模组)
|
设计要点
|
防水
|
防水、防腐、防潮、防霉变
|
增强散热效率、抗震设计
|
不同应用场景对IGBT模块的要求
以汽车级IGBT为例,认证全周期可达2-3年。IGBT厂商进入车载市场需要获得AEC-Q100等车规级认证,认证时长约12-18个月。通过后,厂商还需与车厂或Tier 1供应商进行车型导入测试验证,这一过程可能持续2-3年。在测试验证完成后,供应商通常会先以二供或者三供的身份供货,再逐步提高量。而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,车厂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,更倾向于与现有供应商保持合作,新IGBT供应商可能无法得到验证机会。